2024年全球降息浪潮開啟,發達國家央行相繼進入降息周期,中國也順勢調整貨幣政策,實施多項重大改革,為經濟復蘇註入動力。
全年,中國人民銀行兩次降准,纍計下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,釋放長期資金超2萬億元。此外,大型銀行在7月和10月兩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,定期存款利率正式進入“1”時代。
9月下旬,央行聯合財政部、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推出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,涵蓋貨幣總量、資本市場、房地產等領域,對市場信心形成顯著提振。特別是9月24日發佈的“924新政”,推動股市強勁反彈,上證指數突破3600點,開啟牛市行情。
在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,貨幣政策基調從2011年以來的“穩健”調整為“適度寬鬆”,為2025年的宏觀政策奠定基調。這標誌著中國貨幣政策時隔14年再度轉嚮“適度寬鬆”,為未來流動性支持和金融結構優化預留空間。
*「專家觀點:寬鬆空間仍然充裕」
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錶示,“適度寬鬆”是當前經濟復蘇背景下的必然選擇,有助於創造更加寬鬆的流動性環境。而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則指出,這一政策旨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同時,重點支持重大戰略和薄弱領域的金融需求,避免“大水漫灌”。
未來,市場普遍預計央行仍有降准降息空間,降幅可能在50BP或更高。2025年,貨幣政策工具的“總量+結構”雙重功能將進一步發揮,助力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增長、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。
「政策影響:股市與經濟信心雙回暖」
得益於全年一繫列政策利好,市場信心得到顯著提振,資本市場迎來拐點。未來,隨著“適度寬鬆”政策逐步落地,社會融資和流動性將保持充裕,為2025年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。
#貨幣政策 #降准降息 #適度寬鬆 #經濟復蘇 #市場信心